偏鄉教育改革漫漫長路
文/ 許雅筑(喀報記者)
學校教育成為日益重要的社會篩選趨勢中,教育提供弱勢孩子社會地位向上流動的機會。然而隨著各縣市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在M型化社會的發展下,城鄉教育間的落差逐漸擴大,使得偏鄉與都市孩童的教育水準間也形成了高度落差。而近年來,隨著少子化的問題加劇,偏遠地區的學齡兒童數不斷減少,學校快速萎縮的狀況下,偏鄉小學須面對被整併的危機。對於父母親因出外工作,導致缺乏適當家庭教養及照顧的偏鄉孩子來說,「老師」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能第一時間面對孩子的需求給予協助及教導,但偏鄉師資流動率高卻也成了偏鄉教育的一大難題。
同齡孩子學習城鄉差距大
根據台灣在二○一二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十五歲學童的數學表現中,為全世界排名第四名,只輸給上海、新加坡及香港,成績看似不錯,但是台灣內部受測成績最好及最差的分數差距卻高達三○一分,差距之大為全世界第一名。對此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杰也坦言:「平均來講孩子們的成績是不錯的,但是後段孩子太多,他們的學習力弱,將來便會反映在他們的生活品質上面。」
另一項由兒童福利聯盟針對「2013台灣偏鄉弱勢學童學習貧窮分析報告」中,更指出偏鄉弱勢學童家庭教育資源不足比例高達七成,與優勢學童相比,竟相差了十六倍之多,教育資源的落差連帶地也將反映在孩子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機會上。調查發現,近九成五的偏鄉弱勢學童沒有接觸任何英文雜誌,甚至有四分之一的學童無法寫完最基本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日漸受重視的英文能力,偏鄉孩子已明顯落後一般學童。
二○一四年教育部正式施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希望能促進教育機會的均等,以及均衡區域與城鄉教育的發展,然而超額比序的制度設計,比的是才藝競賽、上台表演、比賽獲獎等經驗的累積,拉大了弱勢孩子和優勢學童間的差距,亦減少弱勢孩子透過教育翻身的機會。
偏鄉師流動率高一大隱憂
一○四年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的「改善偏鄉離島地區師資人才不足」政策,隸屬於國中小及學前教育組的張硯凱表示,該政策已於今年併入「偏鄉學校教育安定方案」,為穩定師資提出具體政策。教育部部長吳思華,亦於今年九月的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偏鄉教育行動論壇中,針對偏鄉老師留不住的問題,提出四措施安定偏鄉教師。對此曾於台東縣長濱鄉樟原國小任教的代理老師陳又琪道:「我覺得政府擬定政策想極力的留住偏鄉作為我感到認同,但其實有很多的現實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政策能解決的。」她以自身為例,原本是想繼續留在樟原國小帶完兩年的導師班,然而計劃內的婚禮讓她不得不回到原居住地。
談及師資流動率高,如何留住偏鄉老師,新竹縣寶山國小校長彭鴻源則認為:「這些措施包含改善整個教師的生活環境等確實有它的好處,但是我覺得最務實的就是多管齊下,鼓勵部落青年回原鄉服務。」基於部落青年對土地的認同感,長期服務於偏鄉的他,便常鼓勵部落的青年一定要有大學學歷,回鄉擔任教職工作。陳又琪對此也表示,去年台東教師調動,有一位教師調回長濱鄉,長濱鄉屬偏遠地區,向來只有調出去,根本不可能有教師調進來,了解之下,才知道是台東長濱本地人。因此她認為:「只有這樣的在地人才有比較大的機會留下來,除非分發到偏鄉的教師在那裡落地生根,要不然留下來的機會真的微乎其微。」
在多元文化的推廣下,有越來越多原住民教師自覺有傳承文化的使命,他們大部分願意在校園內傳承族群文化,這項任務對學校來說無疑是一項優勢,平日於學校時能盡其教育的本業,寒、暑假亦能發展觀光。
少子化小校裁併看法不同
根據教育部統計,目前全台一共有三千六百一十所國民中小學,學生不足五十人的偏鄉學校占了三百六十所,比例近十分之一。面臨少子化的衝擊,在節省行政資源的考量下,偏鄉小校可能會因招生不足而面臨裁併校等問題;另一方面,原本在學生轉學後,通勤的時間及安全、新環境的適應等,都是需要納入考慮。教育部於二○○六年二月已公布「小型學校發展評估指標」,提供各縣市教育主管機關就學生人數一百人以下小型學校是否合校進行整合參考,訂定縣市內小型學校整合發展計畫或要點。
對於偏鄉小校是否應裁併爭議,長年奔走於偏鄉教育的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陳超明表示:「個人不主張併校。任何合併,不應從行政或經費去考量,宜看學生學習的狀況。」現在教育部或各地方教育局多以人數、行政或經費為主要考量,此作為並不妥,應視當地社區與學童的發展來考量。陳超明更強調:「很多小校是當地社區的重心,如果一併校,將失去很多社區的功能。」
然而對此,新竹縣雙溪國小校長鄭陳宏有不一樣的看法。陳校長先前兼任過雙溪國小山湖分校校長,因人口外移致學生人數不足,於去年八月正式廢校走入歷史,鄭陳宏認為小校人數一班二至三人,在群體中互動性及競爭性相對不足,學習潛力也比較不會被激發出來。「以經濟層面來看,整併會是一個方向。人數太少,老師動力也不夠,學生也沒有同儕學習模仿的感覺。」鄭陳宏如此說道。但是對於併校後的學生可預見將會處於學習上的相對弱勢,因此除了需要一段適應期外,課後的加強輔導也很重要。
體制外求突破正視偏鄉教育
曾志杰道:「一個民主國家,施政的主要目標就應該是每個人過著足夠水平且有福祉的生活。」面對處於偏鄉弱勢的孩子,除了許多體制內的政策制定與推動外,體制外的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等公益團體的共同努力也很重要,如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所推動的「原鄉活泉計畫」,便是以貼近部落的角度出發,進行部落人才培育,讓部落族人不但可以自立也能回饋社會。改革偏鄉教育是個浩大工程並非一蹴可幾,需要政府、家長、教師、校方等多方的長年配合下,才有可能讓每個小孩都能過著足夠水平又有福祉的生活。
本文獲得喀報授權,原文出處:偏鄉教育改革漫漫長路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偏鄉教育改革-漫漫長路-064200560.html
信貸苗栗南庄信貸信用貸款房貸是什麼貸款全省皆可處理
留言列表